找到相关内容2566篇,用时6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心静如水

    心静如水 当你不再十分在意形式和外表,开始用灵魂触摸欲望,思想便安宁,爱恨情愁便一一化解。 当你不再十分在意名利和金钱,就会开始珍惜自己的生命,就做到享受生活,体会人性的至纯至美。 当你不再十分在意拥有和索取,学会奉献,学会放弃,就会把失去当作一种获得,就使快乐永随。 其实,人,只要知足,便会心静如水。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5074979.html
  • 脏衣服

    脏衣服 当我们的身体是脏的,而且穿上脏的衣服时,我们的心也将感到不舒服和沮丧,这是很自然的事。如果我们保持身体洁净,穿干净、整齐的衣服,便使我们的心轻快高兴起来。 同样地,不守戒律,我们的身行和言语也就不清净,这就是造成心理的不快乐、苦恼而沉重的原因。 如果我们远离了正确的修行,这会障碍我们彻见存在我们心中的法的本质。 健全的身行和言语在於一颗正确训练的心。因为是心传达命令给身和语。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2375461.html
  • 问:怎样去掉妄心,使真心显现?

    关于什么是妄心,怎样平息妄心,佛家有着相当详细的解答。一般来说祛除妄心的方法就是通过正信,清除杂念这样的修持过程。但是实际上,去掉妄心,这个说法并不准确。不能说去掉“妄心”,只宜说“息下”妄心。比如去波觅水,那么水也不可得了。一切佛法,目的都是息妄想,显真心。所以只要依照佛的教法,认真实践,一旦妄想息下,我空、法空、常住真心,便现前。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32577551.html
  • 泰国圣萨法师一行42位长老、法师首次参访佛光山

    2009年7月20日,泰国圣萨法师一行42位长老、法师首次参访中国台湾佛光山,佛光山都监院院长慧传法师于传灯楼一楼接待。 慧传法师简述佛光山从开山的艰辛努力到现在充满林荫和欢笑,就像佛陀经过了很多磨难而成就佛法,而佛法要应用至生活当中,若大家都做到做好事、说好话、存好心,世间便祥和太平。 座谈中,泰国著名男歌手Poyfai献唱了佛曲。 随后,圣萨法师一行人在知客法师带领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7/14152587069.html
  • 常随佛学

      若远离诸佛,便坏诸善根,没在烦恼。自不能度,安度人。 (摘自大智度论)  中国的藏人,在选择居处时有一个习惯,就是要住在靠近寺庙的地方。有寺庙,就有佛法、僧侣住持,自己便时常亲近,信仰的生活便充实。  这样的一个风俗习惯,对于身为佛弟子的吾人而言,是一个很好的启示。大智度论上说,佛弟子在修行路上若想有所成就,就必须常不离佛。唯有常随佛学,未生的善根才能得生,已生的...

    三省

    |常随佛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1055494579.html
  • 佛经中有关“感受”的章节

    这些感受后,这一生便从所有不净中解脱。这人建立了法的知见并且完全了知感受,当生命终结时,便超越有为世间,达到一种无法言诠的境地。   S.XXXVI(II). ii.12(2), ...种、苦受、乐受、舍受。这三者都是无常、有为、缘起,终将衰败、衰微、衰弱以至消逝。洞察此实相,圣道的行者便会对苦、乐、舍受保持平等。培养出平等心,便离执着;离执的心培养出来后,便获致解脱。   M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449341.html
  • 六度的生起次第、胜劣次第、粗细次第

        一、生起次第   六度生起的次第:若布施,对资财不顾恋、不贪著,便受戒;若具足戒律,防护三门恶行,便安忍怨敌的损害;若有安忍,心不厌舍一切难行,修道退转的因缘微少,便引发精进;若昼夜勤奋精进,便引发正定,内心堪安住善所缘;若心一缘专注而不散乱,便如实通达真实。   从反面观察:以贪著受用之故,便无法舍家受戒;以不能禁止身口意诸恶行之故,便无法安忍损害及众苦;以不能安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六度|次第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3134027064.html
  • 为何说修持信心极为重要?

    为何说修持信心极为重要?(发贴人:霖雨) 一、有了信心便断除疑惑,度脱生老病死的瀑流。信心犹如妙乐大城,安住信中犹如居于妙乐大城,身心安乐吉祥。 《宝炬陀罗尼经》说:信为一切修行的前导,...于池中,使污水澄清,同样,信珠置于心池,便遣除内心的污秽。 二、信心令人远离傲慢,是引发恭敬的根本。恭敬心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,对上师三宝生起无伪的信心,同时也会引发恭敬而远离傲慢。 三、信心是最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3376592.html
  • 愚人喝水

    恍然大悟,于是便与儿子一起学佛向道。 弱水三千,取一瓢饮,便解除干渴;佛法虽有八万四千个法门,如果能够确实奉行一法不违,便得到利益。 查看原文 编辑:笑忘书 ...广泛太严格,那全部受持,不如不要学好了。他这样强词夺理地坚持着自己的见解,我费尽唇舌,他还是不能接受。我怕他将累劫流转生死,堕落恶道受苦,所以祈求佛陀度化我的父亲。” 佛陀说道:“你的父亲是利根之人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000479000.html
  • 祈竹仁波切答:佛法教示我们不要执着,那么的话,修持以积聚功德及智慧是否也是一种不应有的执着呢?

    祈竹仁波切答:你的见解把佛法概念完全混淆了。佛陀教示我们不要执恋自身、不要有我执、不要执恋世间福乐及不要执万事万物为自性实有,这不代表说我们不须执着止恶行善及执着于利益众生之事业。修持的人总有个动机,这动机可以是为不堕三恶道,或是解脱生死,或是为令众生之利益而要成佛,总不会毫无目的而精进修持的。有一个目的不是'执着'。如果你说不执着行善,不须止恶,那便成佛的话,可说是颠倒因果...

    祈竹仁波切

    狮吼棒喝佛教问答录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474012981.html